close
疼痛,功能,方法,黏液,膝部

提問: 我是什么病? 問題補充: 我33歲,女,從春節開始雙膝就開始疼痛,只是感覺有一個點疼,下樓梯特別厲害,走平路不疼,不過路走的多了平路也會疼晚上睡一覺癥狀明顯改善,去了四個醫院,說得都不太一樣,拍了幾張片子,說法也不一樣,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到底得的什么病?謝謝各位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膝關節退行性變(關節炎),關節軟骨磨損變薄后繼發骨質增生,這種病一般表現為關節疼痛,特別是上下樓時疼得更厲害,久坐站起時關節僵硬邁不動步,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不靈活,嚴重者需扶床邊反復幾次才能離床行走,還有腿不能打彎,腿伸不直,不能下蹲等.屬于無菌性炎癥,打針吃消炎藥是沒有辦法消除無菌性炎癥的.治療可以選擇純中藥制劑的膏藥外治安全無副作用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治療辦法.雙膝出現疼痛也可考慮是風濕性關節炎,當然作膝關節的X光片明確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如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等原因,另外是否有過外傷史等也是需要明確的。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中老年人的膝關節疼痛,大多屬于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除與關節本身的老化,關節過勞損耗有關外,與平時膝部的活動過少、血液循環較差、受寒受潮以及體型肥胖等因素也有密切關系。膝關節是人體主要承重關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的逐漸減退,關節腔黏液分泌減少,關節軟骨干燥,逐漸磨損、變薄,關節骨質增生,加之關節周圍的肌肉生理性萎縮,韌帶彈性減弱,膝關節的活動能力逐漸減退。隨病情發展可逐漸出現始動痛、負重痛,無活動痛、夜間痛、休息痛。疼痛可因活動過多或天氣變化而加重。膝關節可出現畸形,或因關節積液而出現關節腫脹。同時伴有關節活動障礙,關節活動時有響聲、有摩擦感。X線片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內外間隙寬窄不等或消失,髁間嵴邊緣及髕骨下級骨刺形成,個別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膝關節痛的日常保健原則是及時休息,防止過勞,少負重,常活動,注意防止對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避免跌打扭傷;膝關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潮濕的刺激;身體過于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必要時可選擇使用拐杖幫助分擔雙膝負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盡量減少關節負重,可以練習打太極拳等輕柔緩和的活動,盡量避免半蹲位體位。可適當進行膝關節的功能鍛煉,尤其是骨四頭肌的鍛煉,當然,要保持膝關節在不負重或少負重的情況下進行,方法簡單易行:做在椅子邊,將腿向前伸直,腳后跟著地,然后腿伸直向上抬,是腳跟離地10-15厘米,讓股四頭肌持續收縮,保持3-5秒,然后緩慢把腿放下。每天做2-3次,每次重復10-15遍,兩條腿可同時進行。開始練習時可以不負重或少負重,隨后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加負重或延長時間。股四頭肌是大腿前面的大肌群,強健的股四頭肌對于穩定習慣節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有條件得話可以經常游泳,因為游泳時身體和地面基本平行,全身關節肌肉都能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得到很好的放松,還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但游泳時應注意水溫要適宜,運動強度也不要超過身體可承受的水平。常見的可以引起膝關節疼痛的損傷有幾種情況:  1.脂肪墊勞損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勞累后癥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  5.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后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以上引起膝關節疼痛的5種損傷單靠日常保健是無法自愈的。專家提醒:如果有以上疼痛特點,還是要盡快請醫生明確診斷,以免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在日常生活中,多數關節疼痛并不是由外傷所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采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么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現代醫學認為骨與關節退變和骨質疏松是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膝關節疼痛的治療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作用是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改善膝關節功能,運用物理療法可以溫和而去有效地緩節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感。常規的理療方法有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紅光照射、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新近應用于疼痛治療的沖擊波疼痛治療方法對于膝關節疼痛,特別是陳舊性膝關節軟組織損傷具有立竿見影的確切療效,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提醒老年朋友注意的是膝關節急性發作期,尤其是膝關節紅腫發熱時不要用熱敷的辦法消腫止痛,以免過熱反加重局部腫脹,外用可選擇止痛膏藥或穴位敷貼,也可選用扶他林乳劑或紅花油、正骨水等。 2.藥物療法  急性發作期應用消炎鎮痛藥盡管不能中止病情發展,但可緩解疼痛,減輕癥狀,通常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NSAIDs),如芬必得、扶他林、西樂葆等,但此類藥物易刺激胃腸道引起并發癥,對腎功能有損害,所以此類藥應飯后服用,并且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還可加服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E、補充鈣劑等,急性炎癥期還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3.中醫治療  中醫將本病列入痹證范疇,認為本病是由于正氣虛弱,外感寒濕,或跌打損傷致氣血瘀阻,痰濕內生,流注于肌肉關節而發病。可在中醫醫師指導下進行針灸按摩、中藥薰洗、中藥外敷、中藥內服等內外兼治加功能鍛煉的方法加以綜合治療。  4.阻滯療法  組滯療法就是將含有局麻藥、神經營養藥,有時可加入少量激素的混合藥液注入神經干或神經節等神經組織周圍,采用這種辦法,不僅可以在膝關節周圍痛點處進行神經阻滯,還可以分別或同時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及關節腔內注射治療.關節的正常活動是依靠關節腔內關節液的潤滑才能完成的,前面提到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普遍存在關節黏液分泌減少,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就如同給運轉的機器上油一樣,給老化的關節腔里加入玻璃酸鈉。玻璃酸鈉又稱透明質酸鈉,是關節黏液的主要成分,向關節腔里注入高分子量、高濃度、高黏彈性的玻璃酸鈉,能明顯改善組織的炎癥反應,增強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愈合和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  5.手術治療  對癥狀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根據病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如關節鏡下或切開行骨贅切除,游離體摘除,半月板切除,關節清理,關節融合以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   很多中老年患者長期保守治療,形成藥物依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自理。我們開展的小切口膝關節清理,骨贅和滑膜切除,配合關節腔玻璃酸鈉潤滑。能有效解決膝關節疼痛,徹底告別藥物依賴。花費少,見效快,還中老年朋友一個健康新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en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